地理与文化是我和何同学探讨的第一个主题。因为何同学还没有学过地理,我们先通过世界地图对大洋,极地以及主要的气候分布等基本地理概念做了介绍,然后分别挑了每个大洲的一些著名国家进行了介绍。何同学普遍对亚洲国家与美洲国家(尤其是美国更为了解),其中对美国与欧洲的部分了解主要来源于何同学对战争历史与军事武器的兴趣和看过的电影和动漫,而对向日本,韩国,新加坡的了解则来自于爱过主义教育,儿时看的动漫与身边的产品以及与中国文化上的相似性。何同学年龄的偏小,导致其的自我价值观和思考方式正在成长但并没有到对此有主观意识的阶段,这使我看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对于熟悉的国家,除俄罗斯外,何同学对其余大部分都带有一种主观中性但轻微偏负面的态度。结合上述谈到的何同学对这些国家的了解方式让我看到了在孩子形成世界观时期本国媒体与教育所宣传的负面形象与外国文化传播的正面形象的冲突与中和,在孩子近乎“白纸”的思想上发生了轻微的对撞。由此我也对意识形态教育与外国以文化传播影响力的理论有了一定了解。在聊到欧洲时,因何同学学过素描,我提到的艺术引起了他的兴趣,但他所学的素描课也仅在最基本的透视与立体视觉浅尝则止,甚至与最早在文艺复兴时星期的素描与无太大关联,所以在我讲解一些艺术概念的时候何同学一头雾水,让我有些失望。而在聊到南美,非洲与中东时,何同学因不关注体育,对这些国家的概念也停留在听过某个球星的印象上。这让我反思是否是如今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世界的视角上过于把格局强调成“一超多强”的概念,过度强调某些国家的存在感,却丧失了对世界各个地区文化,历史多样性的关注,这或许是一个值得警醒的话题。
第二个主题我和何同学探讨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客观性在某中程度能够达到的问题。我们先一起明确了一个问题主观与客观的定义,并同意在知识方面,至少科学知识是通过客观的方式得出的。但在获取知识与信息并对此解读的过程中客观性是否能达到是存疑的。我给何同学介绍了中国和美国新闻和世卫组织对新冠病毒的传播性,感染人数,医学危险性等客观知识与信息的不同呈现。如果我们将世卫组织的结论作为知识,则面对同一知识,在不同的传播方式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与意味。所以接下来我们讨论了如不同政体与国家,宗教,教育,家庭与历史等因素都会影响获得知识的客观性。在先入为主的中国式教育下,何同学一开始对新冠的例子体现出较强的武断与确定性,但在我们逐渐对比三个消息源的过程中何同学逐渐发现了知识传播的多面性,并在之后对传播因素的拓展方面迸发出非常多的灵感,并能从近几年的实事新闻中找到对应的例子。虽然在对应例子的时候何同学所了解的消息源仍较为单一,但结合刚刚的讨论与我补充我已知的信息已有了初步的批判性思维意识,这也侧面证明了虽然来源受限,但网络的普及确实使生活在偏不发达地区拥有对世界更全面的认知视角。
紧接着上次讨论中的政治因素,在第三次讨论中我与何同学讨论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在社会上的影响。我先给何同学普及了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以及其传播的概念,并结合何同学感兴趣的军事,以苏联末期的一些事件为例子做解释。之后,我们通过《共产党宣言》和中国宪法和重大会议的决议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3G1A问题(Gun, God, Gender, Abortion) 简单讨论了中国和美国的普世价值。在经过上次讨论新冠病毒知识讨论的出入,何同学在讨论中国普世价值时的武断性不再强烈,对西方的普世价值也有更包容的态度。结合来看,这或许是由于强硬叙事被打破的不信任反噬作用。所以之后我便与何同学讨论了媒体对普世价值的扩散作用。我们以中美不同媒体对贸易战的态度为例进行了讨论。因为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点,在讨论过程中,我和何同学辩证的对比了双方媒体在宣传强调重点的不同,并探讨了这些重点后的政治意义。何同学在讨论中结合上次讨论的批判意识似乎形成了初步的对比信息源的能力和形成相对中立视角的能力。联系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知识,我们发现在这个事例中界限被极大的模糊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民间的部分自媒体持有的民族主义是相对明显的。我向何同学表达的观点是自媒体或许利用了网络的煽动性与传播性,创作者或许并没有这个意味,但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我也给何同学留下了空间,欢迎他随时与我讨论新的观点。
紧接着上次讨论中的政治因素,在第三次讨论中我与何同学讨论了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在社会上的影响。我先给何同学普及了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以及其传播的概念,并结合何同学感兴趣的军事,以苏联末期的一些事件为例子做解释。之后,我们通过《共产党宣言》和中国宪法和重大会议的决议以及美国的独立宣言和3G1A问题(Gun, God, Gender, Abortion) 简单讨论了中国和美国的普世价值。在经过上次讨论新冠病毒知识讨论的出入,何同学在讨论中国普世价值时的武断性不再强烈,对西方的普世价值也有更包容的态度。结合来看,这或许是由于强硬叙事被打破的不信任反噬作用。所以之后我便与何同学讨论了媒体对普世价值的扩散作用。我们以中美不同媒体对贸易战的态度为例进行了讨论。因为没有了一个明确的参照点,在讨论过程中,我和何同学辩证的对比了双方媒体在宣传强调重点的不同,并探讨了这些重点后的政治意义。何同学在讨论中结合上次讨论的批判意识似乎形成了初步的对比信息源的能力和形成相对中立视角的能力。联系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知识,我们发现在这个事例中界限被极大的模糊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民间的部分自媒体持有的民族主义是相对明显的。我向何同学表达的观点是自媒体或许利用了网络的煽动性与传播性,创作者或许并没有这个意味,但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我也给何同学留下了空间,欢迎他随时与我讨论新的观点。
在第四次讨论中我们开始一起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在这次讨论中我们主要了解了书的创作背景与同时期的美国与世界的历史。在读过部分书后我对当时在推荐书时一知半解的介绍对何同学表达了歉意,此书想表达的意味,情感与思想与我们的活动差距天差地别,且角色的很多行为与讨论的主题在现在看来也是讨论的“为时过早”的。但对起初书中的叛逆何同学找到了一丝兴趣,我们便顺延讨论到美国1951年二战结束萧条,人民冷漠,思想疲惫的状态,也接连联系何同学感兴趣的军事讨论到了了如抗美援朝等二战末期世界的局部战争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我也给何同学介绍了纽约的地理位置,景观以及寄宿学校等在书中出现的元素。在介绍完后我和何同学共同感受到了主角霍尔顿的疯癫和玩闹实际是一种戏谑,讽刺和悲剧色彩,使我们在读这本书时多了层敬畏,能更深层的挖掘出书中的含义。
在第五次讨论中我们详细以书中反复出现的语言,意向,动作等分析了主角霍尔顿的任务形象与他背后的含义。通过让何同学主讲我补充的形式,我们讨论出霍尔顿使一个内心空虚,厌世,语言凌厉但内心脆弱,坦诚与渴望拥有追求的人。他十分的叛逆与打破规则,但又痛苦与找不到自己的群体与倾诉者,他心中的目标在逼问下变得如此浅显,一方面体现他糟糕的语言表达,另一方面则是他内心方向的极度模糊,这造成了他处境的悲剧。因为何同学在不久后也将进入初中学习和青春期的成长,虽然不太合适,但我也借着这本书的内容和我自己的经历给了何同学部分经历并解释了理由。何同学在与父母相处,身体发育,思维转变等问题上有些兴趣并与我进行了讨论,但也在涉及部分话题与对建议深入探讨时热情褪去。或许也显示了何同学部分的性格特征与苦衷?和他所在年龄段对未来的相对短视性。
在后一次讨论中我与何同学讨论了书中所出现的中美的文化差异与一些外界看来过早谈论的话题。我就主角霍尔顿吸烟,喝酒,甚至召妓等行为给出了我力所能及所了解的美国现代学生对此的态度,并以未来影响,经济,社会环境与人体损害方面向何同学表达了强烈的不支持态度。而对于书中所讨论的爱情,结合上次讨论所提到的特殊背景,我向他表达了我个人认为主角爱情病态的观点,因为我自身没有恋爱经验,我向他引用了中外不同主流观点对目前爱情的价值观。何同学对此也表达了相对冷淡的态度,我对此的判断时何同学或处于感情的懵懂或因为地方爱情观中男女角色分配的不同对我的观点有反对,所以我也仅以建议的形式与他讨论。而关于文中的性元素,我借此以生物学的知识向何同学讲解了男女性的生殖器官与受精方式,同时表达了我对召妓和文中部分对女性不平等观点的反感态度。即使语言已经相对委婉,何同学在讨论生物学图示时仍最初表现出了拒绝,但也在我的解释下逐渐有些兴趣,并向我询问了胚胎发育的一些细节。何同学对我的观点做出了肯定,但因为认知较少相必无法产生足够的理解,所以我推荐了几本相关的书供他愿意继续了解时参考。